宿州发布信息:入选!省级优秀个人典型!
宿州发布信息:入选!省级优秀个人典型!
日前,记者从省文明办获悉,经专家委员会评选,2021年8月份“月评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典型揭晓。其中,个人典型3个、组织典型2个、项目典型3个、社区典型2个。
宿州市埇桥红十字应急救援大队王伟民
入选8月份优秀个人典型
赞
王伟民,男,汉族,1969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宿州埇桥红十字应急救援大队队长。2014年参与组建了埇桥红十字应急救援大队。热心公益8年来组织开展“暖冬行动”“应急救护进万家”“防溺水进校园”“汴河水域暑期防溺水”“城市搜救”“益夜市”等志愿服务活动3800余场;吸纳招募社会群众300余名加入志愿服务中,捐款捐物筹措物资50余万元,累计志愿服务时长4000余时,受益群众30余万人。荣获“安徽好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宿州埇桥红十字应急救援大队队长王伟民在汴河景区防溺水公益点值守,化解各类险情130余起,直接从死亡线上挽回生命27人;自制的防溺水警示教育片先后在217所中小学校放映,进校园安全教育320余次,惠及40余万名师生;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00余人次;寻找走失人员350余次;安保执勤160次;文明交通劝导700余次;深入大型商超、机关单位、社区、村等地开展应急救援技能培训演练650余次,受益市民10万余名;参与异地救灾4次。截至目前,累计个人志愿服务总时长达4000余时。
洪水无情,勇者无畏
2021年7月16日,河南多地遭遇强降雨,他带领队员们驰援赴河南。在抢险救援中,他是一个“铁人”,无所畏惧,一心只想争分夺秒地救援,减少灾害给群众带来的损失,他经常忘记吃饭喝水,更忘了自己是做过心脏支架手术的人。每次救援后他已精疲力尽,仍不忘检查队员的身体情况,确保他们安然无恙。队友们都非常心疼他,劝他多休息,而他却总是笑着说:“累不死人!”寥寥数语,已让队友潸然泪下。累计转移受灾群众近2000人,运送救援物资900余箱(件)。据悉,近年来,他还先后3次赶赴我省及他省开展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
储备知识,送去幸福
在群众遇困难时援手,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救灾,这是已有党龄22年的他组建埇桥红十字应急救援大队的初衷。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救援队队员,必须有专业素质,他参加了各级部门组织的水域救灾、山地救援、狭小空间紧急救援等各类培训并取得了资格证书。7年来,他常态化深入各个机关单位、商场超市、中小学校、公园广场、村居等地开展应急救护、安全教育及消防知识等培训。他还带领几位志愿者每周摆2次新颖别致的“夜市地摊”,分批次给市民现场演示讲解特殊现场处理知识,包括心肺复苏、海姆立克、创伤急救等,并现场发放急救宣传手册等宣传品,向市民普及急救知识,传授急救技能。累计摆摊127次,发放手册8万本,惠及20余万名市民,让全民学急救、全民会急救成为全社会的一种普遍共识。
铁骨硬汉,不惧风险
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带领队伍迅速集结,安排十几名骨干志愿者轮岗,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宿州战疫的民间力量。他自己则连续40余天坚守一线,每天连续工作10个小时以上,带领队员协助运送防疫物资近80吨。他还主动担起了消杀的重任,不管是预防性消毒,还是疫点消毒,都冲在一线,战在一线,全面消杀386个公共场所,面积达750万平方米。累计出勤160余次,测量体温5500余人,发放宣传单5万余份,切实发挥了党员志愿者的政治自觉。
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020年3月初,埇桥区大店镇扶贫基地的芹菜已经到了丰收期,但是受疫情影响,销路无门,这可愁坏了群众。他带领该队10多名队员帮助群众收割、打捆、装车,再挨家挨户将菜送给城区的爱心人士和爱心单位,累计帮助群众销售各类蔬菜10万余斤、肉鸽2000余只。
此外,无论是慰问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助学助残等,他总是冲锋在前。他连续3年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累计劝导不文明交通1500余人次,广大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和文明意识明显增强。
他也因一次次的无私付出后获得了“安徽好人”、省委、省公安厅联合授予的“优秀志愿者”、省红十字授予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带领的队伍2015年获评省“月评十佳”江淮志愿服务集体典型。
如今的王伟民真正把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当做了一种习惯,正是心中“传递阳光 奉献爱心”的爱心种子,激励着他不断前进,也引领者他的队伍向更多的方向和可能发展。
全省名单如下:
个人典型(3个)
1.马鞍山市和县退休教师王加胜
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自筹资金创办留守儿童校外活动站,组织各类文体活动110多场次,义务辅导功课4200多学时,受益儿童850多人次。
2.宿州市埇桥红十字应急救援大队王伟民
投身公益近10年,个人累计服务时长4000多小时,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800余场次,带动300多名群众参与志愿服务。
3.合肥市肥东县志愿者李小莉
牵头组建“劳模爱心志愿服务队”,发起“跟着劳模去扶贫”志愿服务项目,实地走访全县18个乡镇,开展“技能扶贫”“产业扶贫”活动100多场次。
组织典型(2个)
1.滁州市定远县“满天星”志愿服务队
吸引400多名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投身志愿服务,长期开展“爱心送进光荣门”活动,为近500名优抚对象提供生活照料服务。
2.宣城宁国市狮桥义务巡逻队
以辖区治安巡逻和交通秩序维护为工作主线,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应急救援和大型活动保障工作,开展活动200余场次,服务群众16000多人次。
项目典型(3个)
1.芜湖市繁昌区“长江卫士”志愿服务项目
致力于保护辖区内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常态化开展巡江、清江等志愿服务工作,带动1000多名志愿者参与“关爱长江”文明实践活动。
2.黄山市屯溪区“春晓助农”志愿服务项目
组织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乡村振兴政策宣传、农业科学技术指导、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等活动500余场次,受益农民5000多人次。
3.蚌埠市龙子湖区“徽姑娘”志愿服务项目
以巾帼志愿者为主力军,对辖区失业妇女进行再就业技能培训,帮助30多名社区妇女实现灵活就业,每月人均增收3000多元。
社区典型(2个)
1.安庆潜山市北街社区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文化宣传、环境保护等4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扶危济困、支教助学、文艺展演等活动700余场次,服务群众50000多人次。
2.阜阳市颍东区向阳社区
将志愿服务作为创新社区治理的有效载体,打造8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社区是我家”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惠及群众14000多人次。
来源 | 综合安徽文明网、宿州文明网